(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于博,黄文琛
事件描述
2022年11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10月外贸数据:以美元计,我国10月出口2983.7亿美元,进口2132.2亿美元,贸易顺差为851.5亿美元。
核心观点
1、10月我国出口增速由正转负至-0.3%,创下2020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
2、外需走弱是出口回落的主因,美欧日等主要贸易对象制造业PMI均持续回落,对美欧等经济体出口增速均明显下降,但对亚洲周边贸易伙伴出口增速仍然保持了较好增长。
3、进口方面,受疫情影响我国内需仍然偏弱,进口金额同比由正转负至-0.7%。
4、在海外多国受货币政策收紧及高通胀的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外需持续走弱是大概率事件,“衰退式顺差”料难持续,不仅我国出口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净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也将减弱。
目录
1.出口增速由正转负
2.海外景气整体趋弱
3.汽车出口一枝独秀
4.疫情压制进口转负
5.衰退式顺差难持续
以下是正文
出口增速由正转负
出口增速由正转负。10月我国出口增速由正转负,较上月回落6pct至-0.3%,创下2020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与10月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运价指数等表征出口的高频数据纷纷走弱相互印证。
从重点产品来看,美联储强加息周期影响下海外房地产等需求快速回落,我国玩具(-17.9%)、服装(-16.9%)、家具(-10.6%)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录得-8.3%,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金额同比涨幅也较上月分别大幅回落至-7.6%、-0.7%。
随着本轮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外需持续回落导致我国出口面临较大压力。
海外景气整体趋弱
海外景气整体趋弱。在海外持续高通胀以及货币持续紧缩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景气均明显收缩。
美欧日等主要贸易对象制造业PMI均持续回落,其中欧元区和韩国制造业PMI连续四个月低于荣枯线,美国制造业PMI也回落至荣枯线附近,意味着海外多国经济有较大下行压力。
外需走弱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开始逐步显现,10月我国对主要贸易对象的出口增速均出现明显回落,其中对中国香港、美国、欧盟出口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3.4%、12.6%和9%。
但对亚洲周边贸易伙伴出口增速仍然保持了较好增长,10月我国对东盟、韩国出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0.3%、7%,周边贸易持续火热。
汽车出口一枝独秀
汽车出口一枝独秀。分结构来看,出口主要代表性商品中,汽车和资源品出口数量仍有较好增长:
一方面,我国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出口汽车连续四个月量价齐升,且数量因素始终为主要贡献,指向我国汽车生产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我国成品油及稀土等资源品出口数量维持增长,但价格因素仍是主要贡献。
另外,美联储加息影响下,海外房地产市场及消费需求持续降温,导致家电、家具、手机等下游消费品出口疲软。
疫情压制进口转负
疫情压制进口转负。我国疫情持续蔓延,呈现多点散发、影响范围扩大的趋势,导致我国内需仍然偏弱,10月我国进口金额同比由正转负至-0.7%,也创下了2020年9月以来的最低记录。
除进口原油需求强劲外,我国减少了其他大宗商品的进口,进口铁矿石、铜和大豆金额同比分别回落26.8%、18.1%、6.1%。
衰退式顺差难持续
衰退式顺差难持续。今年以来,尽管出口持续面临下行压力,但由于外需仍然强于内需,贸易顺差整体维持高位,10月录得851.5亿美元。
然而,在海外多国受货币政策收紧及高通胀的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外需持续走弱是大概率事件,“衰退式顺差”料难持续,不仅我国出口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净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也将减弱。
而随着基建刺激逐步退出、出口增速持续下行,降准降息的必要性也将不断升温。